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4级研究生迎新会隆重举行

撰稿:传媒中心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学生新闻社 曾嘉轩  
2014-09-20
2014级研究生迎新会现场  
1/10
王瑞芳院长  
2/10
戴一峰副院长致辞  
3/10
导师代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金亮博士发言  
4/10
2014级研究生代表银晴发言  
5/10
研究生席  
6/10
研究生席  
7/10
2014级研究生参观图书馆  
8/10
2014级研究生参观我校十周年办学成果展  
9/10
参观我校十周年办学成果展  
10/10

  9月20日上午,我校举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4级研究生迎新会,热烈欢迎24位嘉庚学院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嘉庚学院院长王瑞芳、副院长戴一峰、院长助理王冬梅、相关院系领导和研究生导师及本科生代表出席了迎新会。会议由我校研究生部办公室主任谢清琳主持。

  这是我校首次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首批招收9个专业24名硕士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水处理)、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生态学)、建筑学、建筑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专业。这24名联培生将与厦门大学同期录取的同类同专业(方向)研究生实施同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成毕业时,由厦门大学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戴一峰副院长:这是嘉庚学院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尝试

  “这里美丽的不止是风景。除了校园环境,还有齐全完整的设备,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迎新会上,戴一峰副院长首先代表学校讲话,他简要地介绍了我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他指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在短短11年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表现在人才培养上。戴一峰副院长表示:“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全部理想、热情和智慧,现在已经开花、结果,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让社会、让家长、让学生本人感到满意的人才。”

  “在联合培养研究生这项事业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准备好了。”戴一峰副院长告诉大家:为了做好联培生培养和管理工作,我校做了非常充分的、细心的准备。一是在组织上成立了研究生部,配备了专门管理人员,制订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在我校选择一批优秀教师担任首届联培生的导师;三是为联培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最后,戴一峰副院长对联培生们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能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二是希望同学们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地、勤奋地、刻苦地、有智慧地学习;三是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他们可以同时享受的厦大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3个校区的资源,获取更大进步;四是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嘉庚学院相关院系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尽快融入嘉庚学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我们希望这样的尝试能带给嘉庚学院新的东西。”戴一峰副院长强调,依托厦门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是嘉庚学院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尝试,完全符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他表示,这一尝试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联培生:一定会做好嘉庚学院研究生的“第一届”

  “我想告诉大家,嘉庚学院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流的软硬件设施,但是最重要的是,学校为大家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办学理念,而正是这个理念塑造了我们这所学校独特的气质,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师代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金亮在发言中再次介绍了学校的特色。金亮还以过来人和导师的角度,建议联培生学会研究型的学习方式,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我十分珍惜自己和嘉庚学院的缘分。嘉庚学院最吸引我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办学方针、‘开门办学’的办学宗旨和自由、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研究生代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银晴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的“嘉庚情缘”。她表示,嘉庚学院不断开展教学创新改革,此次与厦大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就是改革的体现。她还分享了在研究生阶段该有的学习态度:“一是重研究不忘基础,二是重自学不忘交流,三是重专业不忘博闻,四是重深刻不忘初心。”作为嘉庚学院的第一届研究生,银晴对学校所做的努力心怀感恩,她真诚地说:“再次感谢嘉庚学院的各位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帮助,每件事我们都铭记在心。同时,也请各位老师放心,你们的选择没错,我们一定会做好嘉庚学院研究生的‘第一届’!”

  会后,学校组织了联培生参观校园。在参观我校办学成果展时,研究生余肖进被图文并茂的图片展所吸引。他表示,此前对嘉庚学院并没有太深的了解,在听完了戴一峰副院长的讲话和参观校园之后,自己对学校的认识加深了。除了优美的环境和齐全的设施,让余肖进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他说“我很认同嘉庚学院的理念,选择成为联培生,一直没有后悔过。”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