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人古琴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冰畅谈古琴的魅力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游洵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唐慎言  
2018-05-17
张锦冰女士  
1/3
人文与传播学院苏新春院长向龙人古琴赠送纪念品  
2/3
师生体验古琴演奏  
3/3

  “真正爱琴的人,叫做琴人。他们是像琴一样有优雅品德的人”,5月15日,在主楼群1号楼517电影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演奏技艺传承人、龙人古琴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冰女士在“琴书忘忧——谈谈中国古琴的魅力”古琴宣讲会上,和人文与传播学院师生分享了自己对古琴的看法。
 
  张锦冰女士以晋代名士阮籍的一首《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为引子,开启了这场关于古琴的宣讲。
 
  “古琴并不是一种很热闹的艺术,一般是三五老友聚集在一起,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弹奏。”在张锦冰女士看来,古琴是高士的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古老、风雅的乐器。古琴的演奏有一定的规定,在喧闹的环境下不弹,在不懂琴的人面前不弹。月下、溪畔、松旁、幽静之处,是古琴最好的演奏环境。
 
  在幻灯片中,张锦冰女士展示了乾隆抚琴图、“对牛弹琴”图等有关古琴的名画。她说,古琴和古画非常相似,拥有过古琴的名士会在古琴上刻下自己的印章和诗句。爱琴的人们,会根据古琴的声音或者特殊情分,为心爱的古琴起名字,他们将古琴当成朋友,甚至是亲人。
 
  古琴又叫七弦琴,不仅声音低沉悠远、音域也十分宽广。它拥有千年历史,早在上千年前,就拥有一百多个音位。据张锦冰女士介绍,古琴的每一个结构,都是以人的身体部位为基础进行命名的,如肩、颈、额、弦眼等。古琴的制作很复杂,古时候的制琴师们需要以“选材、定型、制琴面、制槽腹、合琴、上配件、上灰胎、上弦”等上百道工序去完成每一架古琴,以保证它能长久地传承下去。
 
  宣讲会的最后,张锦冰女士弹奏了古琴曲《酒狂》。该曲为阮藉所作。
 
  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在总结中,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整场讲座结束后,师生们纷纷上台近距离感受古琴的魅力。张锦冰女士也寄语学子:“好好品味中国传统文化,音乐需要我们去多聆听,多学习。”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