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与“三下乡”相结合 我校学子赴古田助农筑梦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罗玮坤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李泽谭  
2018-08-06
瓜宝助农实践队走进企业  
1/3
  
2/3
银耳生产车间  
3/3
 
  7月21日至23日,我校“瓜宝助农”团队10多名学子组成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服务团,前往“中国食用菌之都”宁德市古田县,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实践活动。学子们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沟通,努力为古田菌乡建设献言献策,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是积极响应“学习新时代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号召,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而组织开展的。一方面,实践活动更好地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落地,促进项目向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学子们充分利用暑期时间,进一步对接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实地对接帮扶,有机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独特产品,真正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此次实践活动,“瓜宝助农”团队与当地政府、企业面对面交流,切实了解他们在商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他们先后参观了大桥镇银耳烘干场、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等,参加了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座谈会,对目前古田食用菌产品的销售价格、销售渠道、运作模式、宣传渠道、总体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调研。 
 
  据了解,古田县是我国第一个被授予食用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地理标识的地区,食用菌产品质量好、产量高。2017年当地银耳产量超过80万吨。产品以干品为主,深加工为辅,每年出口43个国家和地区。
 
  调研过程中,福建天天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姚先生表示,公司未来很想发展电子商务,但目前最缺的是电商人才。期望能有拥有互联网思维的青年人来协助公司发展,更希望大学生们能返乡就业,带动古田的发展。初步沟通后,我校“瓜宝助农”团队与该公司签署了一份长期合作协议——团队将为该公司引荐年轻人才、梳理品牌理念、设计品牌推广方案,进而提高品牌价值,促进产品销售。 
 
  在福建省益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参观调研中,实践服务团学子们发现,这家公司与众不同——公司采用了现代化的设施,生产车间配有温度控制器和自动喷水装置,保证了银耳生长环境所需的温度和湿度。该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的父亲雷先生接待了实践服务团的,他介绍说,益禾农业是他和儿子一起办起来的,他们希望自己的银耳产品是最纯粹、最原生态的。为此,他们配备了全封闭净化车间,与外面的空气隔绝,使得净化真菌生长的过程不受任何干扰。雷先生介绍说,“普通农户种植的银耳要喷农药,因为银耳的生长环境不是封闭的,像一个花园,虫子自然会跑进去。农户就会用农药去抑制虫子对银耳的损害。那么银耳本身也就不够天然了。”
 
  雷先生从1989年开始专注于研究和培育银耳。他很有科研精神,常常和高校农业专家、教授交流,开发新的菌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现在银耳基地已经不再用莲子壳做原料,而是采用更环保、成本更低的材料作为接菌载体。基于银耳本身严格的生长条件要求,雷先生还和高校教授们一起探讨研究固体测量仪的想法。他们认为液体测量仪和固体测量仪在未来的银耳培育中将会越来越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仅在日本有固体测量仪,而我国仅有液体测量仪。他希望国内银耳领域的科研成果能够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
 
  雷先生的朴实厚道、前瞻眼光和科研精神给学子们留下深刻印象。他还勉励大学生要多关注农业,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为现代农业做贡献。在深入了解了我校“瓜宝助农”团队和项目后,雷先生希望以后在产品打造方面能开展合作,双方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本次古田之行,实践服务队的学子们了解了古田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和优势,从中发现了问题与挑战,并与相关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的意向和协议,推动了相关项目的校地共建与合作。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实践服务团成员叶文楷表示,他们将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地方能力,积累经验,为古田菌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传媒中心 王小磊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